新國標大米檢測步驟
根據GB/T1354-2018大米新標準的實施,對標準中的糧油檢驗大米加工精度檢驗由原來的GB/T5502-2008替換為GB/T5502-2018,新標準有很大的改動,4月22日質檢人員對糧油檢驗大米加工精度檢驗標準進行實際操作實驗。 新國標大米 加工精度實驗流程 大米加工精度的檢測有三種方法,前期第一步是染色,利用化學試劑配置藥品,來作為后期對比觀測法、儀器輔助檢測法、儀器檢測法的分析觀測。 步驟1 步驟2 再配比染色原液:分別稱取化學藥品伊紅Y和亞甲基藍各1.0g,分別置于500ml具塞三角瓶中,然后向瓶中分別加入500ml80%乙醇溶液,并在磁力攪拌器上密閉加熱攪拌30min至全部溶解,然后按實際用量將伊紅Y和亞甲基藍液按1:1比例混合,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密閉攪拌數分鐘,充分混勻,配制成伊紅Y-亞甲基藍染色原液(可根據實際用量調配原液的量)。室溫、密封、避光保存于試劑瓶中備用。 步驟3 最終的染色劑配制:量取適量的染色原液與80%乙醇溶液,按照1:1比例稀釋,配制成伊紅Y-亞甲基藍染色劑。室溫、密封、避光保存于試劑瓶中備用。 配制成染色劑后,利用染色劑對大米試樣進行染色檢驗觀測得出結論,染色從試樣中分取約12g整精米,放入培養皿內,加入適量的去離子水,浸沒樣品1min,洗去糠粉,倒凈清水。清洗后的試樣立即加入適量染色劑浸沒樣品,搖勻后靜置2min,然后將染色劑倒凈。然后在清洗后的試樣立即加入適量80%乙醇溶液,完全淹沒米粒,搖勻后靜置1min,然后倒凈液體,再用80%乙醇溶液不間斷的漂洗3次。最后漂洗后立即用濾紙吸干試樣中的水分,自然晾干到表面無水漬。皮層和胚部分為藍綠色,胚乳部分為紫紅色,根據皮層藍綠色著色范圍進行判斷樣品加工精度的符合程度。